考察时间:2019年8月31日
考察地点:襄阳南漳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
考察人员:专家组成员
MU菌污泥减量化技术是一种特定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一种特定的益生菌生物污水处理剂(由植物、微生物、原生动物组成的生物酶)吸收、转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COD和各污染物消解中,基本取代活性污泥菌种。达到不产生剩余污泥的污泥减量化污水处理技术。对于污泥中的无机质物质减量没有论述。
现场感光这种生物调理剂是一种多菌中混合的流质液体,有乳酸菌发酵的味道。
这种MU菌种修复技术,对现有污水处理工艺没有太多的要求,常规的AO工艺,A2O工艺、氧化沟工艺、SBR和MBR工艺,以及Cass工艺和适合,MU菌种投加无需对现有的处理工艺作较大调整。
本次考察的现场污水厂应用实例:襄阳南漳县经开区污水处理厂(是一个生活和部分微化工废水混合进水污水处理厂)。进水水量20000m3/d,进水浓度CODCR ;600左右,BOD/COD:0.2左右。目前已经运行一年多,听取现场人员介绍,由于工业园区产污户企业被关停,实际运行水量在40000m3/d左右。一年的实际运行MU菌种消耗量不到
3000Kg,现场观察两台带式压滤浓缩脱水机,包括压滤滤带就没有进泥处理过。脱水机闲置。现场有硫酸亚铁(铁盐)和工业葡萄糖(碳源)药剂采购堆置储存。
现场了解的污水处理工艺,是变形的AO 工艺。有常规的粗细格栅提升泵和旋流除砂装置,旋流除砂完成后经过均值调蓄事故混合池后,进入水解酸化池。由于污水厂处于运行状态,酸化池内充满处置污水,没有看到酸化池工程结构图,所以没有了解到内部情况。污水水解酸化处理工艺后,进入变形的AO二沉池混合生化处理工艺构筑物。随后是药剂混凝池、装盘滤池深度处理,经过接触氯消毒池,巴氏计量槽出水。
原有设计有污泥浓缩脱水带式机处置工艺,由于投加MU—1益生菌生物污水处理剂(MU菌种),基本不生成剩余污泥,即使生成的剩余污泥有机物也作为碳源回用,作为污泥中的无机物没有交代。
变形的AO二沉池混合生化处理工艺(是我自己称为变形的AO工艺),在污水厂现场介绍中称之为USBF生化处理工艺,没有见到工程结构图了解内部结构,现场询问和按照英文单词字面解释应该是:
上流式(也做升流式)污泥生物技术膜过滤处理生化工艺。观察生化池内的工艺流程图,其内部同样有常规工艺的缺氧功能区和好氧功能区(及AO工艺),加上前一工艺段的水解酸化工艺,基本属于A2O工艺。唯一区别的是生化池装有过滤膜,溢流出水槽位于过滤膜后端,过滤膜后端产生的沉降回流剩余污泥全部回流使用,生化池膜前端的回流剩余没有交代。这里特别说明生化池消除污染物的回流剩余没有排至污泥浓缩池脱水处理,而是通过循环泵,气提方式和轴流式循环泵回流至生化池进口回用,所以不产生剩余污泥。
为了了解这种新的工艺,曾经希望关注生产运行报表和个工艺段实际COD消解参数变化情况,得到的回答是技术保密,没有响应。只是一味强调,MU菌种污水处理剂是日本技术,北京大学研究开发的高科技产品。能实现最大化的污泥减量化(方法是从源头就消除了剩余污泥的产生来实现污泥减量化,如果同意中试,可以在现场建厂,生产污水厂需要的生物菌种,较低的运行成本处理污泥减量化问题)
现场观察的在线仪表运行情况:
进水: TN = 11.43mg/L; NH3-N = 4.73mg/L;TP = 1.621mg/L;COD 仪表损坏,没
有数据。
出水: TN = 6.646mg/L; NH3-N = 1.72mg/L;TP = 0.4mg/L;COD = 24.7298mg/L
进出水两地,SS在线仪表有设置,但是一直没有投运(或者损坏)。
问道进水COD监测仪表什么时候损坏,回答为我们进场的头一天,查阅仪表历史数
据全部为零,就没有检测。现场负责人认为:我们只需要关注出水达标,进水试运行人员的工作,有些抵触,也就没有了解到了。
其他资料也没有了解到,估计环保监察力度不够。
金林东
2019年9月3日星期二
变形的AO二沉混合生化处理工艺池
MU菌种,生物酶技术优点:
生化池局部工艺图
水解酸化池局部工艺图